发表在第22卷第五名(2020): 5月

本文的预印本(早期版本)可在https://preprints.www.mybigtv.com/preprint/15817,首次出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扩展计划风险信息寻求模型的跨文化比较:横断面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扩展计划风险信息寻求模型的跨文化比较:横断面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扩展计划风险信息寻求模型的跨文化比较:横断面研究

原始论文

1新泽西州罗格斯癌症研究所,新不伦瑞克,新泽西州,美国

2美国华盛顿州普尔曼华盛顿州立大学

3.医疗保健人工智能,IBM研究院,北京,中国

通讯作者:

胡鹏伟博士

医疗保健领域的AI

IBM的研究

中关村软件园19号

上海市海淀区东北王西路8号

北京,100085

中国

电话:86 10 58748625

电子邮件:hupwei@cn.ibm.com


背景:2013年,美国约有4250万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中国有1.73亿人患有可诊断的精神疾病。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网上寻求健康信息,了解与个人心理健康信息寻求相关的因素是很重要的。确定与心理健康信息寻求相关的因素可能会影响潜在患者的疾病进展。计划风险信息寻求模型(PRISM)是在2010年整合了包括计划行为理论在内的多个信息寻求模型而发展起来的。很少有研究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复制了PRISM,以前也没有研究将心理健康作为不同文化中的个人风险进行检验。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以慢性疾病、精神疾病和另外两个因素,即媒体使用和文化认同,在中国和美国的大学生中测试计划风险信息寻求模型(PRISM)。

方法:数据通过调查管理程序(Qualtrics)在这两个国家使用相同的在线调查收集。在中国,大学教师在大学生中分发了调查链接,并在领先的社交媒体网站新浪微博上发布了调查链接。在美国,数据是在西北一所大型大学的大学范围内收集的。

结果:最终样本量为中国样本235个,美国样本241个。在中国样本中,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信息寻求意愿显著相关(P<.001),在两个样本中,文化认同与意图显著相关(中国:P= .02点;美国:P<措施)。加长版的PRISM比原来的PRISM更适合模型。

结论:在评估心理健康信息寻求过程或设计干预措施以解决心理健康信息寻求时,应考虑文化认同和媒体使用。

中国医学网络学报2020;22(5):e15817

doi: 10.2196/15817

关键字



背景

在美国,2013年约有4250万成年人受到各种精神疾病的影响,这意味着五分之一的美国人患有可诊断的精神障碍[1].在中国,约有1.73亿人患有可诊断的精神疾病[2].在美国,不是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人往往会把严重的精神问题,如精神分裂症,视为精神疾病。精神障碍,如抑郁症和妄想症,也需要适当的治疗,但通常不被视为精神障碍[3.4].中国的情况更糟;大多数人对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持否定态度[5].一些亚洲人认为承认自己有精神疾病会给家庭带来耻辱,并相信意志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精神健康[67].中国传统文化和医学史并没有将精神疾病与神经疾病分开来定义[8],而在美国,精神病学家正试图将医疗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以帮助分析患者的社会和环境因素。

此外,中国文化一直被称为集体主义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群体成员传统上将集体利益和集体价值置于个人利益之上。9].因此,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可能会拒绝寻求心理咨询服务,因为他们担心会给家庭或社区带来耻辱。在美国,心理健康也是一种耻辱。即使在专业的卫生保健工作者中,对精神疾病的消极态度也很普遍。10].因此,个人可能会避免人际交流,转而在互联网上寻求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例如,全世界有超过30亿人使用)[11,人们现在有前所未有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在美国,2013年72.00%的互联网用户在网上寻求过健康信息[12].在中国,研究发现,80%以上患有特定健康状况的人(即癫痫患者)曾寻求与其疾病相关的信息[13].一项研究发现,18%的美国成年互联网用户曾在网上搜索心理健康信息[14].研究发现,年轻人普遍使用互联网获取心理健康信息。霍根和斯威尼[15他们发现,30.8%的大学生参与者曾在互联网上搜索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信息,主要是关于抑郁症的搜索。这可能与精神疾病的发病年龄有关;四分之三的慢性精神疾病始于24岁。16].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来说,大学也是一段有风险的时期,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往往会感到抑郁和焦虑。17].此前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和中国,都有超过2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8]及美国[19],他们亦是重度媒体使用者[20.].因此,寻求心理健康信息在大学生群体中是很重要的。因此,本研究以大学生为样本。由于美国和中国是两种典型但截然不同的文化,在心理健康信息寻求方面可以代表不同的人群,因此在这两个国家的大学生中进行了跨文化研究。

计划风险信息搜索模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关于健康相关信息的研究[21].2010年,卡勒[22]通过整合包括计划行为理论在内的多个信息搜索模型,开发了计划风险信息搜索模型(PRISM) [23],风险信息寻求与处理(RISP)模型[24],以及增强RISP模型[25].棱镜(22提出主观规范、寻求态度和感知的寻求控制将与寻求意图呈正相关;对风险的情感反应和认知知识不足与寻求意图呈正相关;知觉知识在态度、寻求相关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对知觉知识不足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风险感知与情感性风险反应呈正相关。

在提出棱镜计划时,卡勒[22]评估了一般健康风险信息寻求的主题,发现模型很适合数据,尽管知识不足到寻求意图的预测路径不受支持。更多的研究发现,支持PRISM是预测信息寻求意图的可接受模型[26-28].霍维克等人[29]发现PRISM中的原始变量比扩展模型更适合他们的数据,扩展模型包含过去的寻求行为、来源信念和关于癌症风险的结果预期。然而,何等人[27通过增加媒体使用,延长了新加坡的“棱镜计划”,并发现“棱镜计划”的延长版比“棱镜计划”更适合。很少有研究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复制PRISM,或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PRISM内部的关系。此外,威洛比和迈里克[28]在对两种健康环境下的PRISM进行检查时发现,尽管模型中不支持一些路径,但PRISM非常适合两种健康环境:性健康和癌症。此前没有研究将心理健康作为一种个人风险在不同文化中进行检验。本研究旨在检验PRISM是否适合中美两国关于心理健康的数据。

媒体的使用

虽然PRISM包含了许多来自各种理论的构念,但它不包括媒介使用的构念。媒体的使用可以作为知识的来源,提供重要的信息;它还会受到知识需求的影响,提醒求知者保持警惕。之前的研究发现,在PRISM中,媒体的使用是预测非个人风险信息寻求的中介,特别是在气候变化方面[27].在棱镜计划中,在检查个人风险时,媒体使用没有被评估为一个预测因素。个人风险可能比非个人风险更情绪化。30.].本研究以个人风险心理健康为背景,复制和扩展了当前的模型。

人口统计学、意识形态、个性特征和社会说服效应都会影响媒体使用[31].根据加强螺旋框架[31],媒体可以影响态度和行为;此外,媒体使用也会影响未来的媒体使用或回避。在信息寻求中,媒体通常被视为信息源。媒体使用已被发现与寻求非个人风险的健康信息有关[2732].此外,通过一个媒体渠道获取健康信息的人更有可能通过其他媒体渠道获取健康信息[33].

强化螺旋框架突出了媒体使用可能起作用的潜在时间轴和机制。例如,一个家庭成员经历过抑郁症的人可能会有特定的态度和观点。在看到抑郁症药物的广告后,人们可能更有可能寻求有关症状和体征的额外信息,因为他们自己过去的经历以及他们通过媒体接触到的信息。

一些研究表明,在健康的背景下,媒体的使用会影响感知知识和意图[34-36].在心理健康的背景下,很少有研究考察媒体使用与PRISM变量之间的关系。

文化认同

“棱镜计划”没有包括的另一个因素是文化认同,即对特定文化群体的认同。37].即使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也会有不同层次的文化认同。关于信息寻求的研究很少考察文化价值观的作用,以及不同层次的文化认同如何影响信息寻求的过程。一项跨文化研究发现,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如社群主义文化(如中国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如美国文化),在风险信息寻求中对变量的感知往往不同[38].虽然这项研究评估了跨文化的风险信息寻求,但它不包括文化认同作为预测因素。我们的研究评估了文化认同作为心理健康信息寻求的预测因子的潜在作用。

霍夫斯泰德(39他将文化定义为“思想的集体编程,它将一个群体或一类人与另一个群体或一类人区分开来。”即使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个体也会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被定义为个人对特定文化群体的认同[37].强烈的文化认同伴随着对群体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区成员认可的某些行为的深刻理解。37].例如,中国文化价值观倾向于将心理健康污名化,不谈论它。如果有人认为有心理问题是正常的,并认为与治疗师交谈是健康的,那么这个人对中国文化关于心理健康的文化认同就会很低。

中国文化作为典型的亚洲文化,以高度集体主义而闻名,重视群体成员的意见,注重群体环境中的合作[3940].有证据表明,中国人比来自个人主义文化的人更重视社会规范,更有可能维持现有的社会结构[4142].因此,我们认为,在中国样本中,心理健康信息的寻求意图会较弱,这不仅是因为中国以前对心理健康的治疗,而且因为许多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个体将心理健康问题视为丢面子或损害家庭声誉[6].此外,美国的文化价值被认为是个人主义的。39],来自个人主义文化的人更有可能接受心理健康咨询[6].

研究问题和假设

基于之前讨论的文献,我们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和假设,以帮助评估额外变量如何影响行为意图,以及PRISM模型在不同样本中预测行为意图时的效用:

  • 研究问题(RQ) 1:在寻求心理健康信息的话题上,PRISM是否适合中国和美国的年轻人样本?
  • 假设1:在中国(H1a)和美国(H1b)样本中,媒介使用与寻求意向呈正相关。
  • 假设2:中国样本参与者的文化认同与心理健康信息寻求意图呈负相关。
  • 假设3:文化认同将与美国样本参与者的心理健康信息寻求意图呈正相关。
  • RQ2:在两个样本的心理健康信息寻求过程中,PRISM中的媒介使用与感知知识、感知知识不足、情感反应、风险感知、态度和主观规范之间有什么关系?
  • RQ3:在两个样本的心理健康信息寻求过程中,文化认同与PRISM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RQ4:在中国(RQ4a)和美国(RQ4b)样本中,与PRISM相比,扩展PRISM在寻求意图方面的差异是否更大?

样本及程序

数据通过调查管理程序(Qualtrics)在这两个国家使用相同的在线调查收集。除了招聘阶段,其他方面的研究都很相似。美国的参与者是从一个名为Sona的大学参与系统中招募的,这是一个基于云的主题库。中国的参与者来自中国的两所大学和一个社交媒体网站。虽然方法不同,但都提供了一个大学生样本,作为一个方便的样本。这些征聘方面的差异部分是由于后勤问题。研究人员无法获得中国的参与者库,但希望获得相同年龄范围的可比较的大学生群体。大学机构审查委员会审查了研究提案,并确定该项目对两个样本都是豁免的。

在中国,两所不同大学的两名大学教师通过在线课堂公告向学生分发了匿名调查链接,调查链接也发布在领先的社交媒体网站新浪微博上,以确保样本量相等。新浪微博通常被视为“中国的推特”,是中国的一个微博网站。问卷被翻译成中文,并由国内一所大学的英语讲师进行交叉检验,以验证两个调查版本是否一致。两名学生自愿进行调查预测,完成时间约为15分钟。受访者需年满18岁方可参与。有研究者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包括研究信息、目标人群、调查环节、激励信息在内的研究描述,并采用滚雪球抽样的方式分发调查环节。在在线调查开始时,学生需要通过选择“我已年满18岁并同意参与”来表示同意参与这项研究。以随机抽奖的形式提供260元人民币(37.02美元)或等值的奖励。在调查结束时,参与者会得到另一个链接,输入他们的电子邮件地址,就有机会赢得奖励。电子邮件地址仅用于抽奖,参与者无法被研究人员或教练识别。数据采集时间约1个月,完成率77.6%。 Incomplete questionnaires and surveys that took less than 2 min to complete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在美国,数据收集于西北一所大型大学的大学范围内的主题池(Sona)。受访者是从不同专业的本科生中招募的,参与者因参与研究而获得额外学分。参与者在Sona注册,然后被引导到Qualtrics进行调查。参与者需要在同意后才能进行主要问卷调查。数据收集过程持续不到2个月。完成率为96.78%。学生们可以选择其他的作业来获得相同的课程学分。不完整且完成时间少于2分钟的问卷不纳入最终分析。

测量

我们使用了现有的寻求态度、主观规范、感知寻求控制、感知当前知识、风险感知、情感反应、感知知识不足和Kahlor的寻求意图[22].

寻求的态度

采用7个7分制量表陈述来衡量受访者对寻求心理健康信息的态度。这些问题包括寻求精神健康相关的信息是“坏的”还是“好的”,“没有帮助的”还是“有帮助的”,“没有价值的”还是“有价值的”,“没有成效的”还是“有成效的”,“有害的”还是“有益的”,“愚蠢的”还是“明智的”,以及“没有用的”还是“有用的”。项目被平均以创建一个量表(美国:alpha=。95,均值5.91,SD 1.11;中国:α=。90, mean 5.56, SD 0.97).

寻求相关的主观规范

5个李克特式5点项目衡量了对主观规范(例如,“大多数对我重要的人认为我应该寻求关于我精神健康风险的信息。”)陈述的一致程度。项目被平均以创建一个量表(美国:alpha=。92,均值2.81,SD 1.13;中国:α=。91,mean 2.62, SD 1.03).

感知寻求控制

4个李克特式5点项目测量了对感知寻求控制的陈述的同意程度(例如,“我可以随时获得我所需要的关于我精神健康风险的所有信息”)。项目被平均以创建一个量表(美国:alpha=。90,均值3.47,SD 0.91;中国:α=。91,mean 3.23, SD 0.98).

风险感知

三个11分的项目衡量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风险感知(0=完全没有,10=非常严重),包括以下陈述:“当前对你心理健康的威胁有多严重?“你明年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如果你在明年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你认为会有多严重?”项目被平均以创建一个量表(美国:alpha=。88,均值3.86,SD 2.31;中国:α=。88,mean 5.32, SD 2.30).

情感反应

两项李克特式5分问卷要求受访者表明他们的担忧和恐惧程度。陈述是“目前对我精神健康的风险是可怕的”和“目前对我精神健康的风险是令人担忧的”。这些项目被平均以创建一个量表(美国:alpha=。94,均值2.39,标准差1.26;中国:α=。89,mean 2.76, SD 1.14).

感知当前知识

一项测量感知当前知识的陈述要求受访者如下:“在0到100的范围内评估你的精神健康风险知识,其中0表示对你的精神健康风险一无所知,100表示对你可能知道的精神健康风险一无所知”(美国:平均值57.48,标准差24.30;中国:平均值64.09,标准差18.06)。

感知知识不足

充分性阈值的测量要求如下:“再想想同样的0到100的范围。这一次,估计你需要多少知识来充分应对心理健康风险。你可能觉得你需要同样的,更多的,甚至更少的关于这个主题的信息。用0到100的量表,多少信息对你来说是足够的?(美国:平均值66.14,标准差23.45;中国:平均值74.92,标准差17.34)。

寻求的意图

5个李克特式5点项目测量寻求意图(例如,“我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寻求更多关于我精神健康风险的信息”)。项目被平均以创建一个量表(美国:alpha=。97,均值2.90,SD 1.07;中国:α=。94,mean 2.98, SD 1.01).

媒体的使用

我们改编了Brossard和Nisbet的[43)规模。八个7分项目测量了参与者对健康杂志、报纸、电视新闻报道、娱乐电视节目、在线论坛、社交媒体、互联网新闻报道和医疗应用(例如,“你对社交媒体上的心理健康信息有多少关注?”)的心理健康信息的关注程度。项目被平均以创建一个量表(美国:alpha=。82,均值3.34,SD 1.17;中国:α=。84,mean 3.47, SD 1.22).

文化认同

我们用Usborne和Taylor的[37文化认同清晰度量表。8个11分的项目衡量了受访者对以下陈述的同意或不同意程度,如“我对我的文化群体的信念经常相互冲突”和“我对我的文化群体的信念似乎经常改变”。有些项目是反向编码的,所有项目都是平均的,以创建一个量表(美国:alpha=。87,均值5.68,SD 1.89;中国:α=。76,mean 5.33, SD 1.67).

数据分析

由于我们想要研究两个国家的大学生样本,所以我们只使用了两个样本中的大学生。由于测量值在以前的研究中使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高Cronbach alpha),我们计算项目,为每个结构创建一个变量,然后在Mplus版本7.11中进行路径分析,以评估路径和模型拟合。该模型将性别作为控制变量。


样本统计量

数据清理后,每个样本有200多名参与者完成调查(美国:N=241;中国:N = 235)。在美国的样本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样本是男性(n=83),不到四分之三的样本是女性(n=158)。参与者年龄18 ~ 32岁(平均20岁,标准差1.97)。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n=160)是白人,10.0% (n=27)是亚洲人。在中国样本中,近90.0% (n=209)为女性。受访者年龄18 ~ 27岁(平均21岁,标准差7.98)。变量的基本描述结果见表1

表1。基本的描述性结果。
变量 美国,平均值(SD) 中国,平均值(SD) 范围
寻求态度 5.91 (1.11) 5.56 (0.97) 1 - 7
寻求相关的主观规范 2.81 (1.13) 2.62 (1.03) 1 - 5
感知寻求控制 3.47 (0.91) 3.23 (0.98) 1 - 5
风险感知 3.86 (2.31) 5.32 (2.30) 清廉
情感反应 2.39 (1.26) 2.76 (1.14) 1 - 5
感知当前知识 57.48 (24.30) 64.09 (18.06) 0 - 100
感知知识不足 66.14 (23.45) 74.92 (17.34) 0 - 100
寻求的意图 2.90 (1.07) 2.98 (1.01) 1 - 5
媒体的使用 3.34 (1.17) 3.47 (1.22) 1 - 7
文化认同 5.68 (1.89) 5.33 (1.67) 清廉

模型适合

对于中国样本,复制的PRISM模型不太适合,而增加了2个变量(媒体关注和文化认同)的扩展模型则有很好的模型适合。美国参与者的复制PRISM没有很好的模型拟合,而美国样本的扩展PRISM具有可接受的模型拟合(见表2对于所有模型拟合信息)。根据Browne和Cudeck [44]时,近似值小于0.08的均方根误差可视为近似值的合理误差。比较拟合指数和塔克-刘易斯指数接近或大于0.95表示拟合良好。规范化的卡方值小于5表示拟合良好[45].因此,RQ1得到了解答。

表2。模型拟合总结。
模型 卡方检验(df 近似的均方根误差 比较拟合指数 Tucker-Lewis指数
中国棱镜一个 55.4 (2.41) 0.078 0.91 0.89
中国加长棱镜 57.1 (1.59) 0.050 0.96 0.93
我们棱镜 90.1 (3.91) 0.110 0.77 0.70
美国加长棱镜 75.4 (2.09) 0.067 0.92 0.86

一个PRISM:计划风险信息搜索模型。

中国样本的计划风险信息搜索模型

卡勒的一些重要路径[22] PRISM在中国样本中不显著(图1)感知寻求控制与寻求意图不显著相关,寻求相关主观规范与感知信息不足不显著相关,寻求相关主观规范与感知当前知识不显著相关。

美国样本的计划风险信息寻求模型

中给出了美国样品的复制PRISM的路径和标准化系数图2

图1。中国样本的计划风险信息寻求模型。虚线表示假设的不显著路径。该模型包括控制变量的影响,但不显示。(.000)表示显著路径系数在。001水平,(.01)表示显著路径系数在。05水平。
查看此图
图2。美国样本的计划风险信息寻求模型。虚线表示假设的不显著路径。该模型包括控制变量的影响,但不显示。(.000)表示显著路径系数在。001水平,(.01)表示显著路径系数在。05水平。
查看此图

中国样本的扩展计划风险信息搜索模型

具有媒体使用和文化认同的中国扩展模型显示在图3.寻求态度(β=.22;P<.001),寻求相关主观规范(β=.24;P<.001),对风险的情感反应(β=.24;P<.001),介质使用(β=.23;P<.001),文化认同(β= - .12;P=.02)与信息寻求意愿显著相关。因此,支持H1a和H2。

此外,寻求态度(β=.15;P寻求相关主观规范(β=.28;P<.001)和感知知识(β=.17;P=.002)与媒体使用显著相关。文化认同与认知知识不足显著相关(β=−.17;P风险感知(β= - .38;P<.001),以及寻求相关主观规范(β= - .15;P= .02点)。这些问题回答了中国样本中的RQ2(媒体使用与棱镜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和RQ3(文化认同与棱镜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复制的中国PRISM在信息寻求意向方差中占35.9%,而扩展模型在中国样本中占41.4%,回答RQ4a。

图3。中国样本的扩展计划风险信息搜索模型。虚线表示假设的不显著路径。该模型包括控制变量的影响,但不显示。(.000)表示显著路径系数在。001水平,(.01)表示显著路径系数在。05水平。
查看此图

美国样本的扩展计划风险信息寻求模型

在美国,加长版的棱镜(见图4),寻求态度(β=.14;P=.005),寻求相关主观规范(β=.35;P<.001),感知知识不足(β=.14;P=.005),对风险的情感反应(β=.24;P<.001),文化认同(β= - .19;P<.001)与信息寻求意图显著相关。因此,不支持H1b和H3。

此外,媒体使用与主观规范显著相关(β=.20;P=.001)和感知知识(β=.16;P= 04)。感知知识不足(β=−.13;P风险感知(β= - .38;P<.001),以及寻求相关主观规范(β= - .18;P=.002)与文化认同显著相关。这些问题回答了美国样本中的RQ2(媒体使用与PRISM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和RQ3(文化认同与PRISM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美国样本中,PRISM占信息寻求意图方差的30.6%,而扩展模型占信息寻求意图方差的40.3%。因此,RQ4b回答了这个问题,即在美国样本中,扩展PRISM是否比PRISM更能解释寻求意图的方差。

图4。美国样本的扩展计划风险信息寻求模型。虚线表示假设的不显著路径。该模型包括控制变量的影响,但不显示。(.000)表示显著路径系数在。001水平,(.01)表示显著路径系数在。05水平。
查看此图

主要研究结果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在美国和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背景下测试了PRISM模型。然后,我们在模型中添加了其他变量,并比较了不同文化的结果。在模型方面,在两个样本中,原始PRISM模型与我们的数据都不太吻合。与Kahlor的结果一致[22],我们发现在两个样本中,寻求态度和寻求相关的主观规范显著地预测了寻求心理健康信息的意愿。此外,寻求态度和感知寻求控制显著预测感知知识不足。在两个样本中,感知寻求控制通过对感知知识和感知知识不足的影响来间接影响寻求意图。一些研究发现,在中国,感知控制在预测心理健康求助意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6].然而,心理健康信息搜索的感知控制不需要专业评估、可达性、成本和时间,这表明对于心理健康等个人风险而言,感知寻求控制可能与信息寻求意图没有直接关系。我们发现,在我们所有的模型中,风险感知对风险的情感反应有直接影响,这与PRISM中的路径一致[22].在两个样本中,对风险的情感反应显著预测了寻求意图和感知知识不足。

我们测试的扩展PRISM包括2个额外变量,即媒体使用和文化认同,在美国和中国的样本中都比PRISM有更好的模型拟合。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媒体使用在PRISM中的作用。我们的发现与Ho等人的[27)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媒体使用直接影响了新加坡人口对气候变化的风险感知和情感反应,间接影响了寻求意愿;然而,在我们的中国样本中,我们发现媒体使用与寻求心理健康信息的意愿直接相关。心理健康作为一种个人威胁,会比气候变化等非个人风险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反应[27].在中国,由于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咨询知识有限,更关注这一问题的人可能会有更大的意愿去探索这一个人风险。另一种解释是,关注心理健康信息的人对心理健康信息有需求,因此有意寻求更多的心理健康信息[47].在中国样本中,媒体使用受到寻求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并影响感知知识,这与Ho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7].在美国的样本中,媒体使用受到主观规范的影响,并对感知知识有影响。在美国样本中,我们没有发现媒体使用对寻求意图的直接影响,这与Ho等人的研究一致[27].

本研究的另一个贡献是,文化认同在两个样本中显著预测了寻求意图、感知知识不足、风险感知和与信息寻求相关的主观规范,这有助于PRISM在预测个人风险方面的扩展。然而,文化认同对两个样本的心理健康信息寻求意愿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这表明文化群体认同水平越低,心理健康信息寻求意愿越高。基于心理健康问题在中国被污名化而在美国不那么被污名化的假设,我们预测文化认同将对中美参与者的信息寻求意愿产生相反的影响。然而,结果表明,那些对其文化中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文化价值观不太认同的人更有可能寻求心理健康信息,这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在两个样本中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污名化。

文化认同与自尊和幸福感呈正相关[48].如果受访者在文化认同上得分较低,他或她更有可能有一个不明确的群体认同。这一发现表明,对于一个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中都被视为耻辱的问题[610],较低的文化认同可能作为不明确的群体认同,以减少群体文化的约束,这可能对心理健康信息的寻求产生直接影响。之前的研究发现,不明确的文化身份可能反映出高度的不常态,这意味着没有明确的规范指导。37].我们发现较低的文化认同水平与较高的心理健康信息寻求相关的主观规范水平相关,这意味着文化认同较低的人对他人对心理健康信息寻求的期望的看法与社会上大多数人不一致。几项研究表明,文化对不同文化群体的风险认知有影响[3849].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群体身份不明确或不相似的人倾向于对心理健康信息寻求有更高的风险感知。

总的来说,我们发现媒体使用和文化认同是预测心理健康等个人风险的寻求意图的两个有用变量。在PRISM中添加了2个额外的变量,在两个样本中,模型在寻求意图时所占的方差都增加了。由于语境的特殊性,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样本在某些方面有不同的结果,这再次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我们认为,中国传统的心理健康思想在解释这些发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心理健康在中国仍然是一个被污名化的问题。此外,中国的心理健康咨询体系还不完善[50这使得这个话题在我们的中国样本中不那么熟悉。这种心理健康认知上的差异可能直接改变疾病的进展。心理健康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早期介入治疗和长期治疗过程中额外信息的获取会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这说明在早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

这些发现可以用于促进寻求心理健康信息的活动,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理解寻求个人风险信息的过程,特别是当主题具有强烈的文化背景时。这些发现也具有理论意义。一些路径与过去使用PRISM进行的关于个人癌症风险的研究不一致[29],我们发现额外的变量可能会为基于我们的心理健康主题的模型提供更好的拟合。

局限性和未来研究

这项研究并非没有局限性。首先,我们对两个总体使用便利样本。使用大学生样本的结果可能不能推广到其他亚群体,尽管它确实允许我们评估关键结构之间的关系。第二,本研究使用横断面数据,仅测量特定时间点的变量,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第三,由于样本量相对较小,我们选择了路径分析。进一步研究可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此外,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个人风险,而且往往是一个被污名化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使用更普遍的概念来研究媒体使用和文化认同的作用。此外,媒体使用也会影响风险认知和其他变量,如态度和主观规范,因此未来应探索媒体使用的螺旋作用。

结论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将PRISM扩展到包括可能因文化而异的重要方面,包括文化身份和媒体使用。我们发现文化认同和媒体使用都与心理健康主题的信息寻求意图相关,在PRISM中加入变量可以使模型解释信息寻求意图的额外方差。这些结果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卫生从业人员继续应对敏感的健康和风险问题,如心理健康。潜在患者可能会从这些发现中受益,改变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方式,从而得出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利益冲突

没有宣布。

  1. 药物滥用和精神健康服务管理局,2015年9月,美国行为健康趋势:2014年全国药物使用和健康调查结果网址:http://www.samhsa.gov/data/sites/default/files/NSDUH-FRR1-2014/NSDUH-FRR1-2014.pdf[2019-06-16]访问
  2. 向勇,于X, Sartorius N, Ungvari GS, chihf。中国的心理健康:挑战与进步。柳叶刀2012 11月17日;380(9855):1715-1716。[CrossRef] [Medline
  3. 弗恩海姆A,亨利S.莱关于克服心理问题的信念。中华临床精神病学杂志1988年9月6日(3):423-438。[CrossRef
  4. Granello DH, Granello PF.心理疾病定义:大学生心理疾病定义信念与容忍度的关系。中华医学杂志2000;3(2):100-112。[CrossRef
  5. 尹e, Jepsen DA。对咨询的期望和态度:亚洲国际研究生和美国研究生的比较。国际心理咨询杂志2008年4月3日;30(2):116-127。[CrossRef
  6. 根议员。促进亚裔美国患者治疗的指导方针。心理治疗(Chic) 1985;22(2S):349-356。[CrossRef
  7. Zane N, Mak W.测量少数民族人口文化适应的主要方法:内容分析和替代实证策略。在:Chun KM, Balls Organista P, Marín G,编辑。文化适应:理论、测量和应用研究进展。华盛顿特区:美国心理学会;2003:39-60。
  8. 初级保健机构中精神疾病的躯体表现。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88年1月2日(2):137-144。[CrossRef
  9. 李志刚,李志刚。族群文化差异对群体任务中合作与竞争行为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4(4):827-847。[CrossRef
  10. 王丽娟,王丽娟,王丽娟。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对心理疾病患者污名化态度的研究。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9年4月16日(3):279-284。[CrossRef] [Medline
  11. 国际电信联盟2015。国际电联发布2015年ICT数据:统计数据证实过去15年的ICT革命http://www.itu.int/net/pressoffice/press_releases/2015/17.aspx#.VsSsE_krK71[2017-08-16]访问
  12. 皮尤网络,2006年。第1部分。1.13亿互联网用户在线搜索健康信息网址:http://www.pewinternet.org/2006/10/29/part-1-113-million-internet-users-seek-health-information-online/[2017-08-16]访问
  13. 刘杰,刘震,张震,董松,甄震,满亮,等。中国癫痫患者使用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的情况。查获2013年11月;22(9):787-790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14. 张志刚,张志刚。心理健康的网络信息检索:人口调查。精神病学杂志2006年9月;189:273-277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15. Horgan A, Sweeney J. Young学生使用互联网获取心理健康信息和支持。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10年3月17日(2):117-123。[CrossRef] [Medline
  16. 全国精神疾病联盟。美国心理健康现状http://www.nami.org/NAMI/media/NAMI-Media/Infographics/GeneralMHFacts.pdf[2017-02-02]访问
  17. 国家精神疾病联盟,2016。开始对话:大学和你的心理健康网址:http://nami.org/collegeguide/download[2019-06-16]访问
  18. 李华,李伟,刘强,赵安,普惠特F,杨娟。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变量。亚洲精神病学杂志2008年12月1(2):37-41。[CrossRef
  19. Mackenzie S, Wiegel JR, Mundt M, Brown D, Saewyc E, Heiligenstein E,等。大学生在校园卫生保健服务中的抑郁和自杀意念。中华骨科杂志2011;81(1):101-107。[CrossRef
  20. Rideout VJ, Foehr UG, Roberts DF。教育资源信息中心。2010。M2世代:8- 18岁青少年生活中的媒体https://eric.ed.gov/?id=ED527859[2019-06-16]访问
  21. Lambert SD, Loiselle CG。寻求健康信息的行为。合格卫生决议2007年10月;17(8):1006-1019。[CrossRef] [Medline
  22. PRISM:计划风险信息寻求模型。卫生通报2010 6;25(4):345-356。[CrossRef] [Medline
  23. Ajzen I.从意图到行动:计划行为理论。在:库尔J,贝克曼J,编辑。动作控制:从认知到行为。海德堡:施普林格;1985:11-39。
  24. 作者:Griffin RJ, Dunwoody S, Neuwirth K.提出了风险信息寻求和处理与预防行为发展的关系模型。环境决议1999年2月;80(2 Pt 2):S230-S245。[CrossRef] [Medline
  25. Kahlor洛杉矶。一个增强风险信息寻求模型:以全球变暖为例。媒体心理学2007 9月28日;10(3):414-435。[CrossRef
  26. 杨志军,Kahlor L.什么,我担心吗?情感在信息寻求与回避中的作用。科学通报2012 5月24日;35(2):189-212。[CrossRef
  27. 何珊珊,李志强,李志强。寻求有关气候变化的信息:媒体使用的影响在一个扩展的棱镜。科学通报2014 Feb 07;36(3):270-295。[CrossRef
  28. 威洛比JF,迈里克JG。背景重要吗?将PRISM作为在年轻人中寻求特定环境的健康风险信息的指导框架。卫生通报2016年6月;21(6):696-704。[CrossRef] [Medline
  29. 李文杰,李志强,梁明。基于PRISM的个人癌症知识与信息检索:计划风险信息检索模型。中华卫生杂志2014年4月19日(4):511-527。[CrossRef] [Medline
  30. Bronfman NC, Cifuentes LA。发展中国家的风险认知:以智利为例。风险分析2003年12月;23(6):1271-1285。[CrossRef
  31. 强化螺旋:媒介选择性和媒介效应的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对个人行为和社会认同的影响。公共理论2007;17(3):281-303。[CrossRef
  32. 赵旭。个人价值观与中美环境关注:信息媒介使用的中介作用。中国农业科学,2012年6月;79(2):137-159。[CrossRef
  33. 田勇,罗宾逊JD。媒体使用与健康信息寻求:互补理论的实证检验。卫生交流2008;23(2):184-190。[CrossRef] [Medline
  34. Ackerson LK, Viswanath K.媒体关注和公众对癌症和东部马脑炎的认知。中华社区卫生杂志2010 Aug;35(4):409-416。[CrossRef] [Medline
  35. Mueller NT, Noone A, Luta G, Wallington SF, Huerta EE, Mandelblatt JS,拉丁美洲癌症研究联盟。来自安全网诊所的与拉丁裔移民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疫苗接种意识相关的信息渠道。《移民未成年人健康》2012年2月;14(1):183-188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36. 青少年对电视上的犯罪和紧急节目的关注是酒精相关伤害风险认知增加的预测和中介。卫生公报2011年1月;26(1):94-103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37. 文化认同清晰度对自我概念清晰度、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心理学报2010 7月;36(7):883-897。[CrossRef] [Medline
  38. 牛Z,威洛比JF。研究文化认同和媒体使用作为中国人寻求心理健康信息意愿的预测因素。亚洲杂志2018年2月17日;28(4):360-376。[CrossRef
  39. 文化与组织:思想软件。行政科学Q 1993 3月;38(1):132。[CrossRef
  40. 国际商业的业务就是文化。公共汽车1994年3月3日(1):1-14。[CrossRef
  41. 曹H,李j .协作信息寻求跨文化电脑仲介通信组:测试使用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环境的影响。共同决议2008年5月19日;35(4):548-573。[CrossRef
  42. 杨志军,李华。中美风险信息寻求意愿比较。共同决议2013年3月12日;41(7):935-960。[CrossRef
  43. 低信息公众对科学权威的尊重:了解美国对农业生物技术的看法。国际公共意见杂志2006年3月13日;19(1):24-52。[CrossRef
  44. Browne MW, Cudeck R.评估模型拟合的替代方法。社会方法,2016年6月29日;21(2):230-258。[CrossRef
  45. Kline R.结构方程建模原理与实践,第四版。纽约:吉尔福德出版社;2005.
  46. 莫PK,麦WW。中国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求助。精神病学流行病学2009年3月4日;44(8):675-684。[CrossRef
  47. 赵旭。媒体使用与全球变暖认知:强化螺旋的快照。共同决议2009年7月17日;36(5):698-723。[CrossRef
  48. 坎贝尔JD。自尊和自我概念的清晰。心理学报1990;59(3):538-549。[CrossRef
  49. 王晓明,王晓明,王晓明。灾害风险认知的跨文化差异研究。风险分析2010年10月30日(10):1539-1549。[CrossRef] [Medline
  50. 陈B,帕克G.评估在大洋洲华人抑郁症的一些建议。德国精神病学杂志2004年3月38日(3):141-147。[CrossRef] [Medline


棱镜:计划风险信息搜索模型
RISP:风险信息的查找与处理


G·艾森巴赫(G Eysenbach)编辑;提交09.08.19;J Sapp, K Binger的同行评议;对作者30.11.19的评论;订正版本收到13.12.19;接受26.01.20;发表11.05.20

版权

©牛兆萌,Jessica Fitts Willoughby,梅婧,李少春,胡鹏伟。最初发表于《医疗互联网研究杂志》(//www.mybigtv.com), 2020年5月11日。

这是一篇开放获取的文章,根据创作共用署名许可(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的条款发布,允许在任何媒介上无限制地使用、分发和复制,前提是正确引用最初发表在《医学互联网研究杂志》上的原创作品。必须包括完整的书目信息,//www.mybigtv.com/上的原始出版物的链接,以及此版权和许可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