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第22卷第8期(2020):8月

本文的预印本(早期版本)可在以下网站获得https://preprints.www.mybigtv.com/preprint/21176,首次出版
中国大陆普通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对生活方式行为的影响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横断面研究

中国大陆普通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对生活方式行为的影响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横断面研究

中国大陆普通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对生活方式行为的影响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横断面研究

原始论文

1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管理系,长沙

2马拉维姆祖祖卢温加姆祖祖大学数学与统计系

3.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系,长沙

通讯作者:

徐惠兰,博士

社会医学与健康管理系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中南大学

238年Shangmayuanling

长沙,410078

中国

电话:86 073184135459

电子邮件:xhl6363@sina.com


背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否会因此发生改变。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大陆普通人群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的生活方式感知变化及其与主观幸福感(SWB)的关系。

方法:2020年5月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生活方式行为包括休闲时间的体育锻炼、休闲时间看屏幕的时间和饮食摄入量都是自我报告的。SWB采用一般幸福量表(GWS)进行测量。其他协变量包括社会人口因素、自我评价的身体健康、感知的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也通过结构化问卷进行了评估。采用多元序数回归方法分析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方式行为以及感知的生活方式改变之间的关系。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33名年龄在18至60岁之间的参与者。GWS平均得分为71.7分。约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花更多的时间看屏幕,而约30%的受访者表示,在COVID-19爆发后,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增加了。不积极的体育锻炼(优势比[OR] 1.16, 95% CI 1.02-1.48),不频繁的蔬菜摄入(OR 1.45, 95% CI 1.10-1.90),不频繁的水果摄入(OR 1.31, 95% CI 1.01-1.70),经常不吃早餐(OR 1.43, 95% CI 1.08-1.91)与较低的SWB相关,校正了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自我评价的身体健康、感知的社会支持和孤独感。此外,那些感觉到蔬菜、水果和早餐摄入量减少的参与者更有可能报告较低的SWB。

结论:COVID-19大流行可能对生活方式行为的不同方面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和消极的生活方式改变都与较低的主观幸福感相关。这些发现为COVID-19疫情期间的生活方式指南和公共精神卫生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证据。

J medical Internet Res 2020;22(8):e21176

doi: 10.2196/21176

关键字



持续的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在全球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1].COVID-19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类似,是一种乙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蝙蝠等中间宿主传播给人类[2].2019年12月底,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首次发现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宣布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COVID-19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

与此同时,由于COVID-19大流行,全球人口正在经历改变生活的挑战[4].鉴于缺乏对COVID-19的有效治疗,需要非药物干预措施(npi)来减少其传播[5].从本质上说,npi旨在改变与疾病相关的生活方式行为,使这些行为不再有助于疾病的传播。然而,生活方式的选择或行为的改变可能会对心理健康结果产生不可预见的有害或保护性后果[6-10].例如,一些不良行为,如个人限制、集体禁闭和强制家庭隔离,可能与更糟糕的心理状况有关[8],而在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期间,研究发现一些npi,如工作场所的良好通风和戴口罩,可以保护精神健康[910].此外,最近研究的证据表明,目前与大流行相关的应对策略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幸福感下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增加、抑郁和焦虑症状、失眠和愤怒[11-13].此外,对疾病的恐惧和社会孤立可能导致压力反应,从而发展为其他心理障碍[14].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如不良饮食、缺乏体育活动、吸烟和饮酒,不仅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15,但也与更糟糕的心理健康结果呈正相关[16].最近,生活方式指南强调在COVID-19疫情期间保持健康的营养状况和在家进行体育锻炼[1718].许多其他研究表明,在实施公共疾病控制和预防干预措施时,应把重点放在处理心理健康方面[1920.].然而,缺乏对COVID-19暴发后普通人群中饮食摄入、体育锻炼和屏幕时间等行为模式特征的观察性研究[21].同样,也缺乏关于COVID-19暴发后一般人群生活方式变化的数据。此外,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心理健康结果与生活方式行为以及生活方式改变之间的联系是一个研究空白。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大陆普通人群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的生活方式感知变化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希望从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的角度来看,该研究可以为旨在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保持良好心理健康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公共卫生政策或干预措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概述

本研究于2020年5月10日至5月15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在线调查[22].该平台拥有260多万会员,分布在中国30多个省份,其中52.00%为女性,29.34%为26 - 30岁的员工,39.20%为普通员工。所有参与者在填写问卷前都签署了一份在线知情同意书。目标人群为中国大陆所有年龄在18 - 60岁之间的中国人。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网络平台中选取符合条件的参与者。青少年没有被采访,因为很难通过互联网获得父母的同意,老年人(≥60岁)没有被调查,因为这个群体的回忆偏差可能很强。如果参与者拒绝参与本次调查,没有回复,或不能独立完成在线调查,也会被排除在外。

数据收集

社会人口信息

采用自编结构化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男性或女性)、居住地点(城市或农村)、婚姻状况(已婚或未婚)、学历(高中及以下、大专或大学学历、硕士及以上)、个人月收入等社会人口学信息。未婚组包括离婚、单身和丧偶的人。

生活方式行为评估

评估了COVID-19爆发前4个月和爆发后4个月的生活方式行为。此外,评估了COVID-19暴发后感知的生活方式变化与疫情暴发前4个月的生活方式行为之间的关系。评估的具体生活方式行为包括:闲暇时间的体育锻炼、闲暇时间看屏幕的时间和饮食摄入量。为了测量闲暇时间的体育锻炼,我们选取了国际体育活动问卷(IPAQ)的四个项目。IPAQ是一份有效可靠的评估体育活动的问卷。[23],被使用。在四个项目中,两个项目评估每周中等或剧烈的体育锻炼(如跑步和跳舞)的频率,另外两个项目评估每次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如果参与者报告说他们每周的中度-剧烈体育锻炼总时间超过150分钟,就被定义为活跃的[24].本研究中各指标的Cronbach α值为0.685。休闲时间的屏幕时间被视为久坐行为的主要指标,通过计算与看电视/视频、通过智能手机或互联网使用互联网(如新闻和豆瓣)、玩电脑或智能手机游戏、在线学习和使用社交平台(如QQ和微信)相关的屏幕时间来计算。休闲时间看屏幕的时间进一步分为短(<2小时/天)和长(≥2小时/天)。从简化食物频率问卷(FFQ-25)中选出三个项目[25]用来评估每周食用蔬菜(包括浅色和深色蔬菜)和水果(如苹果和梨)的频率。因此,参与者被分为频繁(≥5次/周)和不频繁(<5次/周)食用水果和蔬菜两组。本研究中这些项目的Cronbach α为0.725。“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你每周有多少天不吃早餐?”用来评估不吃早餐的频率,并将参与者分为很少(<3天/周)和经常(≥3天/周)。与COVID-19爆发前的生活方式行为相比,感知的生活方式变化被分为以下三类:增加或大幅增加、与之前相同、减少或大幅减少。

协变量

评估的其他协变量包括自评身体健康、感知社会支持(PSS)和COVID-19流行期间的孤独感。自我评价的身体健康状况采用李克特量表5项评估。例如,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什么感觉?”参与者将自己的身体状况分为好、一般或差。PSS的测量采用中文版的社会支持感知量表(PSSS)。Zimet于1988年开发了PSSS [26,并从三个来源测量PSS:家人、朋友和重要的人。该量表包含12个项目,评分为7分,从1(非常不同意)到7(非常同意)。总分为12 ~ 84分,PSS分为低(12 ~ 36分)、中(37 ~ 60分)、高(61 ~ 84分)。本研究Cronbach α量表为0.881。孤独感的测量采用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孤独量表(ls -8)的简写[27],由Hays和DiMatteo于1987年在UCLA-20的基础上改编而成[28].该量表包含8个项目,总分从8到32分不等,得分越高表示孤独程度越高。根据ls -8总分的分位数,将被试孤独感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本研究Cronbach α量表为0.818。

主观幸福感评估

主观幸福感(SWB)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广泛的现象类别,包括人们的情绪反应、领域满意度和对生活满意度的整体判断[29].主观幸福感的测量采用中文版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S) [30.],这是由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于1977年首次开发的。它包含以下6个维度:生活满意度和兴趣;健康问题;能源;抑郁或愉快的情绪;控制情绪和行为;还有放松和紧张。该工具的总分由项目得分的总和得出,得分越高表示SWB水平越高。根据主观幸福感总分的分位数,将参与者的主观幸福感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GWS在中国人群中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男性和女性的Cronbach值分别为0.91和0.95 [30.].本研究Cronbach α量表为0.812。

统计分析

分类变量总结为计数和百分比,连续变量总结为平均值和标准差。在不同社会人口特征和生活方式行为的GWS分数分布的统计差异使用学生评估t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使用卡方检验评估不同组间感知生活方式改变分布的统计差异。多变量顺序回归模型用于探讨SWB (1=low;2 =中间;3=高)和生活方式行为以及感知的生活方式改变。关联强度报告为优势比(OR)和95% CI。在模型1(粗模型)中检验了主观幸福感与每种生活方式行为及其变化之间的未调整关系,而在模型2中检验了主观幸福感与每种生活方式行为及其变化之间的调整关系,调整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点和个人月收入。最后,在模型3中检验了SWB与每种生活方式行为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该模型调整了协变量,包括自评身体健康、感知社会支持、孤独感和模型2中输入的所有协变量。统计分析采用SPSS (Version 22.0;IBM公司)。 All statistical tests were two-tailed and a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在线调查共邀请1600名注册者参与,共有1081名受试者同意参与研究,回复率为67.6%。不回复的主要原因是拒绝参与和没有回复。由于问卷不完整或数据缺失,剔除48名参与者后,本研究共纳入1033名参与者。其中,年龄在18 - 30岁之间的有637人(61.7%),女性有498人(48.2%)。此外,非常小比例的参与者(n=95, 9.2%)上过高中或更低的教育水平。此外,730名(70.7%)受试者居住在城市地区,846名(81.9%)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675名(65.3%)受访者认为自己一直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在生活方式方面,58.8% (n=607)的受试者休闲时间体育锻炼超过150分钟/周,86.8% (n=897)的受试者屏幕时间超过2小时/天,67.9% (n=701)的受试者每周吃蔬菜5次或以上,41.8% (n=432)的受试者每周吃水果5次或以上。参与者的特点总结在表1

该样本的平均GWS得分为71.7分(SD为12.5分)。此外,GWS得分的分布在性别、受教育程度和休闲时间看电视时间的类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 . 05)。表1显示详细信息。

表1。样本特征和一般幸福量表得分的分布。
特征 参与者,n (%) 一般幸福量表得分,平均值(SD) P价值一个
年龄(年)

18 - 30 637 (61.7) 70.9 (12.1) 03

31-40 281 (27.2) 72.3 (12.6) N/Ab

≥41 115 (11.1) 74.1 (14.3) N/A
性别

男性 535 (51.8) 71.8 (12.2) .68点

498 (48.2) 71.5 (12.9) N/A
住宅的位置

城市 730 (70.7) 72.6 (12.5) <措施

农村 303 (29.3) 69.5 (12.4) N/A
教育

高中及以下 95 (9.2) 69.5 (12.2) 06

专科或大学学历 858 (83.1) 71.7 (12.5) N/A

硕士及以上学历 80 (7.7) 74.1 (12.5) N/A
婚姻状况

结婚了 485 (47.0) 73.2 (12.4) <措施

未婚 548 (53.0) 69.9 (12.5) N/A
个人月收入(¥)

< 3000 283 (27.4) 69.2 (12.4) <措施

3000 - 7999 471 (45.6) 71.2 (12.4) N/A

≥8000 279 (27.0) 74.9 (12.3) N/A
自我评价身体健康

846 (81.9) 73.6 (11.8) <措施

公平 177 (17.1) 63.4 (12.0) N/A

可怜的 10 (1.0) 54.7 (11.6) N/A
感知的社会支持

675 (65.3) 75.7 (12.5) <措施

中间 340 (32.9) 64.8 (11.3) N/A

18 (1.8) 52.3 (16.3) N/A
孤独

340 (32.9) 81.0 (9.3) <措施

中间 387 (37.5) 71.1 (10.1) N/A

306 (29.6) 62.0 (10.7) N/A
闲暇时间体育锻炼

活跃的 607 (58.8) 72.9 (12.4) <措施

不活跃的 426 (41.2) 69.9 (12.6) N/A
看电视的闲暇时间

136 (13.2) 72.1 (14.0) .64点

897 (86.8) 71.6 (12.3) N/A
摄取蔬菜的频率

很少 332 (32.1) 69.2 (12.1) <措施

经常 701 (67.9) 72.8 (12.6) N/A
吃水果的频率

很少 601 (58.2) 69.8 (12.0) <措施

经常 432 (41.8) 74.2 (12.8) N/A
不吃早餐的频率

很少 721 (69.8) 73.4 (12.5) <措施

经常 312 (30.2) 67.7 (11.7) N/A

一个P值根据学生获得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

bN/A:不适用。

此外,约1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花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约2/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花更多的时间看屏幕。此外,一小部分参与者减少了他们摄入蔬菜、水果和早餐的频率。此外,水果和早餐摄入频率的变化与参与者的居住地点有关。在与性别相关的生活方式改变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这些结果显示在表2

表2。根据性别和居住地感知的生活方式变化。
生活习惯 总的来说,% 性别 居住地点
男,% 女,% P价值一个 城市,% 农村,% P价值一个
花在锻炼上的时间

增加或大大增加 17.8 18.5 17.1 18.6 19.5 36

和以前一样 63.3 65.1 61.4 N/Ab 62.5 65.3 N/A

减少或大幅减少 18.9 16.4 21.5 N/A 18.9 15.2 N/A
花时间盯着屏幕

增加或大大增加 68.3 65.2 71.5 .09点 70.0 64.0

和以前一样 23.9 25.8 21.9 N/A 23.0 26.1 N/A

减少或大幅减少 7.8 9.0 6.6 N/A 7.0 9.9 N/A
摄取蔬菜的频率

增加或大大增加 28.8 28.4 29.1 29.2 27.7 .89

和以前一样 55.8 54.6 57.2 N/A 55.5 56.8 N/A

减少或大幅减少 15.4 17.0 13.7 N/A 15.3 15.5 N/A
吃水果的频率

增加或大大增加 35.3 36.7 33.9 . 21 37.1 31.0 04

和以前一样 46.0 46.7 45.2 N/A 46.7 44.2 N/A

减少或大幅减少 18.7 16.6 20.9 N/A 16.2 24.8 N/A
不吃早餐的频率

增加或大大增加 23.1 20.2 26.1 06 23.4 22.1 02

和以前一样 56.9 58.1 55.6 N/A 58.8 52.5 N/A

减少或大幅减少 20.0 21.7 18.3 N/A 17.8 25.4 N/A

一个P值通过卡方检验得到。

bN/A:不适用。

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中国大陆普通人群的生活方式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总结在表3.多因素有序回归模型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点、个人月收入等因素后,休闲时间体育锻炼不足(OR 1.16, 95% CI 1.02-1.48)、不常吃蔬菜(OR 1.45, 95% CI 1.10-1.90)、不常吃水果(OR 1.31, 95% CI 1.01-1.70)以及经常不吃早餐(OR 1.43, 95% CI 1.08-1.91)的受试者主观幸福感较低的风险较高。自我评价的身体健康、感知的社会支持和孤独感。

2019冠状病毒病爆发前后感知到的生活方式变化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总结在表4.有序回归模型表明,在调整了社会人口因素和其他协变量后,减少蔬菜和水果摄入频率和增加不吃早餐频率的参与者更有可能报告较低的主观幸福感。

表3。生活方式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生活方式的行为 模型一,或一个(95%置信区间) 模型2b,或(95% ci) 模型3c,或(95% ci)
闲暇时间体育锻炼

活跃的 1.00 1.00 1.00

不活跃的 1.51 (1.20 - -1.89) 1.42 (1.12 - -1.79) 1.16 (1.02 - -1.48)
看电视的闲暇时间

1.00 1.00 1.00

1.12 (0.81 - -1.57) 1.09 (0.78 - -1.53) 1.37 (0.94 - -1.99)
摄取蔬菜的频率

经常 1.00 1.00 1.00

很少 1.82 (1.41 - -2.30) 1.81 (1.41 - -2.31) 1.45 (1.10 - -1.90)
吃水果的频率

经常 1.00 1.00 1.00

很少 1.88 (1.49 - -2.37) 1.70 (1.34 - -2.14) 1.31 (1.01 - -1.70)
不吃早餐的频率

很少 1.00 1.00 1.00

经常 2.28 (1.78 - -2.92) 2.12 (1.64 - -2.73) 1.43 (1.08 - -1.91)

一个OR:比值比。

b根据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教育程度和个人月收入进行调整。

c调整了模型2的协变量,加上自我评价的身体健康、感知的社会支持和孤独感。

表4。感知的生活方式改变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联系。
感知到的生活方式改变 模型一,或一个(95%置信区间) 模型2b,或(95% ci) 模型3c,或(95% ci)
减少锻炼时间 1.15 (0.85 - -1.54) 1.14 (0.86 - -1.56) 1.11 (0.80 - -1.54)
盯着屏幕的时间增加了 1.33 (1.05 - -1.69) 1.32 (0.98 - -1.60) 1.03 (0.80 - -1.34)
减少蔬菜摄入量 1.84 (1.34 - -2.53) 1.78 (1.30 - -2.44) 1.73 (1.21 - -2.46)
减少水果摄入的频率 1.56 (1.16 - -2.08) 1.48 (1.10 - -1.98) 1.41 (1.02 - -1.96)
不吃早餐的频率增加 2.05 (1.45 - -2.88) 1.83 (1.29 - -2.59) 1.49 (1.01 - -2.18)

一个OR:比值比。

b根据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教育程度和个人月收入进行调整。

c调整了模型2的协变量,加上自我评价的身体健康、感知的社会支持和孤独感。


此前的研究主要关注COVID-19疫情的心理影响,而不是生活方式问题。首次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人们感知到的一些生活方式变化,并探讨了这种变化对中国大陆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npi积极地改变了一些生活方式行为,消极地改变了另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和消极的生活方式改变都与较低的主观幸福感相关。虽然约有一半的参与者报告没有生活方式改变,但报告有利的生活方式改变的百分比大于报告不利的生活方式改变的百分比,特别是在蔬菜和水果摄入的频率方面。然而,当考虑到闲暇时间的体育锻炼和屏幕时间时,情况正好相反。因此,COVID-19的突然发生有可能使人们重新考虑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社会或家庭隔离政策使人们避开公共场所,增加了他们在室内的时间,这可能增加了他们在家里使用电子媒体的时间。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在居家隔离时安排活动,改善心理健康[31].

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人群中记录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例如,约40%的参与者在休闲时间进行了不积极的体育锻炼,约90%的人看屏幕的时间更长。此外,大约30%和60%的参与者每周摄入蔬菜和水果少于5次。然而,尚不清楚这种生活方式是否会在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期间或之后继续存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评估COVID-19大流行对生活方式行为的持久影响。

这项研究的结果增加了体育锻炼与精神健康有关的现有证据[3233].例如,一项更大的横断面研究表明,即使在调整了性别、社会阶层和健康状况之后,体育和激烈的娱乐活动也与情绪健康呈正相关[34].此外,积极的体育锻炼与降低患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健康疾病的风险有关。35].同样,在沙士流行期间,香港市民增加运动时间,亦能减低对压力的感知和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几率[36].然而,增加运动时间并不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一个可能的解释是SWB可能与体育锻炼的强度有关。许多研究表明,剧烈的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而适度的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要么不相关,要么呈负相关[3738].另一个原因是体育锻炼的环境可能对精神健康有很大影响[39].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环境下的体育锻炼强度,以充分阐明对幸福感的影响。

更高频率的蔬菜和水果摄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这一发现与之前的研究一致[40-42].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迫切需要通过互联网和卫生合作伙伴向公众传播这些卫生信息[4344].例如,Stranges等人[45的研究报告称,减少水果和蔬菜摄入量的人精神健康状况不佳的几率会增加。此外,一项对61项研究的系统综述表明,水果和蔬菜的总摄入量较高,可能会提高乐观程度,减少心理困扰,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42].尽管在本研究中没有获得蔬菜和水果摄入量的总量,但我们假设摄入频率越高可能导致摄入总量越高;因此,前者和后者可能具有相同的影响。尽管如此,仍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心理健康与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之间的关系。这项关于不吃早餐等饮食习惯与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不吃早餐与较差的身心健康状况有关。414647].例如,在一项台湾全国代表性样本中,不吃早餐的人在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都明显较差[48].此外,一项大型队列研究表明,在澳大利亚成年人中,以不吃或推迟吃早餐为特征的饮食模式与情绪障碍有关[49].然而,心理健康和吃早餐的方式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这项最初的初步研究检查了由于COVID-19大流行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些积极和消极的生活方式变化。这表明,迫切需要向个人、社区和卫生机构提供信息,以帮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该研究有助于补充关于COVID-19大流行期间生活方式行为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文献。然而,这项研究有几个局限性。首先,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进行。因此,无法推断因果关系,也不清楚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方式行为及其变化之间的关联是否会持续中长期。第二,在COVID-19大流行开始之前,很难收集有关生活方式行为的精确信息。因此,只测量可感知的生活方式改变。此外,生活方式行为和感知的变化是自我报告的,因此这些测量可能容易受到回忆偏差的影响。第三,本研究人群中18 - 40岁的受试者比例较高(约90%),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受试者比例较高。 Whether the observed changes and associations are present in a more representative study population requires further exploration. Therefore, longitudinal studies with representative samples should be conducted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asting effects of this pandemic on lifestyle behaviors and their changes.

致谢

我们感谢所有参与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合作。这项研究没有资金支持。

作者的贡献

ZH和XL为分析数据和撰写第一份初稿做出了贡献。ACK对所有版本的手稿的编辑都有贡献。HX参与了初稿的编辑并提供了监督。所有作者均已阅读并同意审稿。

利益冲突

没有宣布。

  1. Sohrabi C, Alsafi Z, O'Neill N, Khan M, Kerwan A, al - jabir A,等。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进入紧急状态:回顾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Int J Surg 2020 Feb 26;76:71-76。[CrossRef] [Medline
  2. 保罗斯CI,马斯顿HD,福奇AS。冠状病毒感染——不仅仅是普通感冒。JAMA 2020年1月23日1。[CrossRef] [Medline
  3. 中国冠状病毒:世卫组织宣布国际紧急状态,死亡人数超过200人。BMJ 2020年1月31日;368:m408。[CrossRef] [Medline
  4. 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世界卫生组织。URL: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2020-08-19]访问
  5. Balanzá-Martínez V, Atienza-Carbonell B, Kapczinski F, De Boni RB。2019冠状病毒病期间的生活方式行为——是联系的时候了。精神病学学报2020年5月;141(5):399-400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6. 王晓燕,王晓燕,王晓燕。生活方式选择与心理健康:一项针对德国和中国学生的纵向调查。BMC公共卫生2018年5月16日;18(1):632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7. 王晓燕,王晓燕。生活方式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019年9月31日(增刊3):217-220 [免费全文] [Medline
  8. Shah K, Kamrai D, Mekala H, Mann B, Desai K, Patel RS.《关注冠状病毒(COVID-19)大流行期间的心理健康:应用过去疫情的经验教训》。居鲁士2020年3月25日;12(3):e7405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9. 王超,潘锐,万鑫,谭勇,徐磊,McIntyre RS,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纵向研究Brain Behav Immun 2020 7月;87:40-48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10. 谭伟,郝芳,McIntyre RS,蒋磊,蒋旭,张磊,等。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期间重返工作岗位是否有压力?我国劳动人口即刻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神经免疫预防措施研究。Brain Behav Immun 2020 7月;87:84-92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11. 王超,潘锐,万鑫,谭勇,徐林,何春春,等。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在中国普通人群流行初期的即时心理反应及其相关因素。2020年3月06日;17(5):1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12. 拉库马RP。2019冠状病毒病与心理健康:现有文献综述Asian J psychiatry 2020 Apr 10;52:102066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13. Torales J, O'Higgins M, Castaldelli-Maia JM, Ventriglio A. COVID-19冠状病毒的爆发及其对全球心理健康的影响。国际社会精神病学2020年6月;66(4):317-320。[CrossRef] [Medline
  14. 布鲁克斯·SK,韦伯斯特RK,史密斯·LE,伍德兰·L,韦斯利·S,格林伯格N,等。检疫隔离的心理影响和如何减少它:快速审查证据。《柳叶刀》2020年3月14日;395(10227):912-920。[CrossRef] [Medline
  15. GBD 2017风险因素合作者。1990-2017年,195个国家和地区对84种行为、环境、职业和代谢风险或风险集群进行全球、区域和国家比较风险评估:《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Lancet 2018年11月10日;392(10159):1923-1994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16. Rao S, Shah N, Jawed N, Inam S, Shafique K.巴基斯坦青少年的营养和生活方式风险行为及其与心理健康和暴力的关系:来自对4583人的全国调查的结果。BMC公共卫生2015 Apr 28;15:431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17. 陈鹏,毛琳,Nassis GP, Harmer P, Ainsworth BE,李飞冠状病毒病(COVID-19):在采取预防措施的同时需要保持定期体育活动。体育健康科学2020年3月9日(2):103-104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18. 张丽,刘燕。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干预措施:系统综述。J Med Virol 2020 May;92(5):479-490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19. 董琳,布伊。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期间的公共精神卫生危机。新兴感染2020年7月26日(7):1616-1618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20. Galea S, Merchant RM, Lurie N.《COVID-19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保持身体距离:预防和早期干预的必要性》。JAMA实习生2020年4月10日2020。[CrossRef] [Medline
  21. 陈伯祥,哈浩,阮汉林,吴桂超,黄明涛,黎海涛,等。新型冠状病毒疾病19 (COVID-19)大流行研究:全球文献分析。2020年6月08;17(11):1-16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22. Wjx。URL:https://www.wjx.cn[2020-08-19]访问
  23. 任玉军,苏敏,刘庆明,谭云云,李丽敏,吕杰。简体中文版国际体育活动问卷-长表在城市社区居住成年人中的验证:杭州地区的横断面研究。生物与环境科学2017 Apr;30(4):255-263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24. Haskell WL, Lee I, Pate RR, Powell KE, Blair SN, Franklin BA,等。体育活动和公共健康:美国运动医学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对成年人的最新建议。医学科学体育演习2007年8月39(8):1423-1434。[CrossRef] [Medline
  25. 赵伟,Hasegawa K,陈杰。中国不同用途的食物频率问卷的使用。《公共卫生公报》2002年12月5日(6A):829-833。[CrossRef] [Medline
  26. Zimet GD, Powell SS, Farley GK, Werkman S, Berkoff KA。感知社会支持多维量表的心理计量特征。中国科学院学报1990;55(3-4):610-617。[CrossRef] [Medline
  27. 徐松,邱东,韩杰,赵敏,胡敏。UCLA孤独量表(ls -8)在中国青少年中的心理测量特征。医学(巴尔的摩)2018年9月;97(38):e12373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28. Hays RD, DiMatteo先生,孤独的简写。科学通报1987;51(1):69-81。[CrossRef] [Medline
  29. 迪纳E,徐恩,卢卡斯RE,史密斯HL。主观幸福感:三十年的进步。心理学杂志1999;125(2):276-302。[CrossRef
  30. 段杰。幸福总体量表在大学生中的应用[中文]。中华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1):56-57。
  31. 何志昌,徐志昌,何仁仁应对COVID-19心理影响的心理卫生战略,超越偏执和恐慌。新加坡安医学院2020年3月16日;49(3):155-160 [免费全文] [Medline
  32. McMahon EM, Corcoran P, O'Regan G, Keeley H, Cannon M, Carli V,等。欧洲青少年的身体活动与焦虑、抑郁和幸福的关系。欧洲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2017年1月26(1):111-122。[CrossRef] [Medline
  33. Haapasalo V, de Vries H, Vandelanotte C, Rosenkranz RR, Duncan MJ。澳大利亚成年人多种生活方式行为与良好幸福感之间的横断面关联。Prev Med 2018 11月;116:119-125。[CrossRef] [Medline
  34. 青少年运动参与与情绪健康。Lancet 1996年6月29日;347(9018):1789-1792。[CrossRef] [Medline
  35. Ströhle A.体育活动、锻炼、抑郁和焦虑障碍。神经医学杂志2009年6月;116(6):777-784。[CrossRef] [Medline
  36. 刘家韬,杨旭,徐海燕,庞娥,荣耀科。SARS疫情对香港市民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及其与其他负面影响的关联。传染病杂志2006年8月;53(2):114-124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37. 体育活动强度与主观幸福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实证分析。J Public Health (Oxf) 2017年6月01日;39(2):e19-e26。[CrossRef] [Medline
  38. Costigan SA, Lubans DR, Lonsdale C, Sanders T, Del Pozo Cruz B.青少年身体活动强度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Prev Med 2019 Aug;125:55-61。[CrossRef] [Medline
  39. Thompson Coon J, Boddy K, Stein K, Whear R, Barton J, Depledge MH.在户外自然环境中参加体育活动比在室内进行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更大吗?系统的回顾。环境科学技术2011年3月01;45(5):1761-1772。[CrossRef] [Medline
  40. 莴苣要快乐:一项关于水果和蔬菜消费与幸福之间关系的纵向英国研究。社会科学医学2019 Feb;222:335-345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41. Lesani A, Mohammadpoorasl A, Javadi M, Esfeh JM, Fakhari A.大学生早餐、果蔬摄入量与幸福感的关系。饮食体重失调2016年12月21日(4):645-651。[CrossRef] [Medline
  42. gzuibska D, Guzek D, Groele B, Gutkowska K.成人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与心理健康:一项系统综述。营养2020年1月01;12(1):1-34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43. Tran BX, Dang AK, Thai PK, Le HT, Le XTT, Do TTT,等。不同来源社区卫生信息覆盖:对COVID-19疫情应对的启示。2020年5月20日;17(10):3577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44. 陈伯祥,潘海涛,阮慈培,黄茂明,武格特,石磊华,等。村庄卫生合作者的进一步努力:越南COVID-19应对非正式卫生工作队。J Glob Health 2020 Jun;10(1):010354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45. Stranges S, Samaraweera PC, Taggart F, Kandala N, Stewart-Brown S.一般人群中与健康相关的主要行为和心理健康:英格兰健康调查。BMJ公开赛2014年9月19日;4(9):e005878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46. 荣s, Snetselaar LG,徐刚,孙毅,刘斌,Wallace RB,等。不吃早餐与心血管和全因死亡率的关系。J Am Coll Cardiol 2019 Apr 30;73(16):2025-2032 [免费全文] [CrossRef] [Medline
  47. Park S, Rim SJ, Lee JH。韩国青少年饮食行为与身心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Nutr Diet 2018 11月75(5):488-493。[CrossRef] [Medline
  48. 黄晨,胡慧,范莹,廖莹,蔡鹏。不吃早餐与肥胖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来自台湾一项全国性调查的证据。国际计量杂志,2010年4月;34(4):720-725。[CrossRef] [Medline
  49. Wilson JE, Blizzard L, Gall SL, Magnussen CG, Oddy WH, Dwyer T,等。在澳大利亚的一群成年人中,以不吃早餐或推迟吃早餐为特征的饮食模式与情绪障碍有关。2019年10月16:1-11。[CrossRef] [Medline


COVID-19:冠状病毒病
FFQ-25:食物频率问卷
千瓦:一般福利计划
NPI:非药物干预
或者:优势比
PSS:感知的社会支持
pss:感知社会支持量表
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
“非典”: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
主客观:主观幸福感
ULS-8: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量表
人:世界卫生组织


G·埃森巴赫编辑;提交07.06.20;Yen CF、Ho R同行评议;对作者13.07.20的评论;修订版收到26.07.20美元;接受02.08.20;发表25.08.20

版权

©胡赵,林旭辉,Atipatsa Chiwanda Kaminga,徐慧兰。最初发表于《医疗互联网研究杂志》(//www.mybigtv.com), 2020年8月25日。

这是一篇开放获取的文章,根据创作共用署名许可协议(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发布,该协议允许在任何媒体上不受限制地使用、分发和复制,前提是要正确引用最初发表在《医学互联网研究杂志》上的原始作品。必须包括完整的书目信息,//www.mybigtv.com/上的原始出版物链接,以及版权和许可信息。


Baidu
map